信息技术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我的方法是分组完成,组内自己分工,大家协作完成。每组有1到2名小老师,遇到不会的问题问老师。我采用量化打分,完成最基本的给3星,大家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有些学生的作品会当堂完成,可让他直接存到个人的文件夹里,教师可以课后给予评分。没有完成作品的同学就会出现问题,让他课后到微机室来完成吗?全校那么多班共用一个微机室啊。如果是学过收发电子邮件的学生还好说,可以把未完成的作品发到自己的邮箱完成后再交。不会收发邮件怎么办?完成作品好象是信息技术课检查应用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时间不够,现在的学校多是二、三个人一台电脑,一个学生完成了,其他的学生呢?如果是小组合作完成,则会有一些同学只是旁观,长此下去,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语数课堂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又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很难完整地完成一个作作品,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作业就成了当前比较重要的问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创新的意识已经深入课堂,针对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水平,创新作业的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一、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作业大多反映在电脑中,属于无纸化作业,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教师在布置和评价作业存在很多弊端:作业完成率不高,小组合作中大多由一两个人完成,且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创新不够,有些限于设备条件的落后,根本完成不了书本中所布置的作业,这样无疑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长此以往,不仅在学生心中,信息技术作业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任务,同时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具体问题表现如下:1、课堂作业过于简单根据书本中的课堂内容,教师操作演示后,学生的练习作业非常简单,例如四下年级,第二课,使浏览更方便,作业是简单的浏览网页,打开、收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接下来就由学生自己浏览了,除了进入书本中已经写下的网址之外(有部分网址已经失效),很多学生都是毫无目的的浏览,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就是,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课。2、课堂作业过于统一语数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已经习惯于布置统一的作业,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信息技术课堂作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统一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及作业难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多于作业“做什么”,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有执行、完成的职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过是为了作业而作业,很少有其主体能力的调动与投入,这样“统一”作业,遏制了学生学习创造能力的发展。3、课外作业过于开放有些教师,因为课内学生无法完成作品,因此叫学生课外完成,而很多学生课外完成的作品都比较好,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课外有充足的时间,但另一个原因却是因为这份作业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抄袭,或者由别人代做,这在作业检查的过程中很难反映出来。从信息技术课的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作业不认真,完成情况不理想。尽管信息技术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但也不可忽视课本中一些知识性的训练,它也往往需要教师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忽视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教学效果,导致学生不认真听课、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无所谓的态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堂里如能布置适量的知识性、技术性作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和技术能力的提高。1、分层次设计作业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作业很难用作业本等具体表现出来,在完成的过程中很多都是抽象的,通过想象,具体的操作,操作过程中的灵机一动等,所以通常每次作业的变化较大,针对这个特点,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应该讲究策略,作业设计必须讲究层次性。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他们作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