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作业题目:结合本次培训,请完成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作业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劝学》姓名潘然然工作单位南都实验中学年级学科高一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言疏通方面,课下注释罗列的比较具体,因此翻译难度不大;在内容理解上本文为议论文,结构较清晰,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也可快速掌握内容并理清思路结构。因此,整体来说此篇文章难度不大。另外,此篇文章为高考64篇文言文中必背篇目,因此,背诵默写任务必须认真落实。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默课文。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习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通过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点拨为辅。在课前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导入: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时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三.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有劝勉、鼓励之意。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疏通文意、整理文章重点文言知识点:1.首先,听教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槁gǎo暴pù砺lì参省cānxǐng知zhì明须臾yú跂qì舆yú生xìng蛟jiāo跬kuǐ骐qí骥jì驽nú锲qiè镂lòu螯áo鳝shàn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4.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文言知识点,列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要“直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0分钟后老师观察学生交流的结果,看是否还有疑难字词未得到解答,进一步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检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情况)1.梳理文言知识点:①通假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