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关的发展:1 劳关主体利益明晰化.劳关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利益关系,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关的这种性质特点被掩盖 2 劳关类型多样化.多样化指劳关不再是公有制的一统天下,除公有制劳关外,非公有制劳关会得到发展 3 劳关的形成合同化.基于劳关主体的明晰和利益的多元化,以劳合的形式建立劳关 4 劳关运行的市场化.按市场机制和规律规范劳关的运行是市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5 劳关规范的法制化.市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在市济条件下,劳关在构成,运行,处理等方面将全部实现法制化.法律原则,法律方式是规范劳关的主要依据(案)*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合的情形:1 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 劳动者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案)*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合的情形:1 在试用期内的 2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 用人单位未按劳合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简)*劳合制度的作用:1 劳合制度是建立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条件 2 有利于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3 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和合理流动 4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5 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6 促进劳动法制建设*劳关: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关中的劳动:1 从主体看,它是以职工(雇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2 从目的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 从性质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 4 从形式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劳关所指的劳动力:按形态分:1 潜在形态和外在形态 2 商品形态或非商品形态*劳关的特征:1 它以劳动为目的,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方式,在人们运用劳动能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如果劳动力不投入使用,不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进入劳动过程,便不会产生劳关 2 它具有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双重属性 3 它的主体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即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即用人单位.其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及前后都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且在劳动过程中还是劳动力的支出者;用人单位以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其成为劳动力使用者的必要条件 4 它以劳动力的使用为核心,形成了二元权利结构.在劳关中,劳动力所有者以依法能够自由支配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