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十二五”时期是修文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大发展、大跨越、大提速,建设黔中工业强县,带领全县人民实现民富县强的重要使命期,是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撤县建区、建设贵阳卫星城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必须把握大势大局,立足县情,谋划未来,推动跨越。本规划纲要主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修文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超前谋划、民生优先”原则而编制的,规划主要阐明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突破方向、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任务,描绘发展蓝图。规划纲要是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全县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是修文县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县人民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抗击罕见雪凝灾害、战胜特大旱灾,在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办成了一系列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办好了一系列事关民生的好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知名度显著提高,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部分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超额完成,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50.0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02%,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91亿元,年均增长9.65%,高于规划目标1.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0.95亿元,年均增长22.04%,高于规划目标2.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16亿元,年均增长15.88%,高于规划目标0.8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38:37发展为2010年的16:42:42。2010年人均GDP达17841元,年均增长22.45%,高于规划目标7.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5.443亿元,年均增长20.99%,高于规划目标1.9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96亿元,年均增长16.8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年均增长25%,高于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亿元,年均增长19.47%,高于规划目标4.4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56元,年均增长13.13%,高于规划目标4.1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年均增长13.78%,高于规划目标3.7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修文县已进入全省建设经济强县行列,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关键时期;从发展阶段看,全县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城镇化进入加速推进的新阶段。二、项目建设亮点频现,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事一议、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举全县之力推动招商引资,抓好重大项目落户和建设。2010年,完成招商引资12.59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6.9%,工业招商引资占全社会招商引资比例达95%,共引进投资超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5个。其中年产200万吨特种水泥、10万吨氢氧化铝、5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年产2000吨白酒(一期)等项目建成并投产或达产;计划投资138亿元的首贵特钢项目已完成投资11.5亿元,计划投资4.5亿元的诺亚年产20万套精密铸件项目现已完成投资0.17亿元,计划投资71亿元的黔轮胎年产1280万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线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贵州百灵、台湾统一食品等一大批优强企业相继落户修文。二是工业园区建设日臻完善。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占地517.35公顷的扎佐医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