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十一五” 农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结构转型、体制转轨、经济开放为主要特征的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同时,市场竞争加剧、消费结构升级、贸易保护抬头。我省农业发展面临产业加快升级、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的重要形势。在新阶段下,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明确“十一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年)》和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浙江省“十一五” 农业发展规划(2006—2010 年)》。一、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宏观背景(一)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我省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对全省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为“十一五”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区域格局日益优化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2005 年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 1428.3 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 6.2 %,农林牧渔各业所占比重分别为 45.8%、5.9%、20.0%和26.7%。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传统产业改造、优势产业开发和特色产业培植,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快速发展,粮经种植比例由2000 年的 62.837.2∶调整到 54.645.4∶。畜牧业实施“西进东扩”战略,带动全省畜牧业总量稳定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畜牧产业格局。2.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市场主体逐步发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全省拥有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产业化经营组织9547 个,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 4472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2413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643 个,种养业专业大户 24.84 万户,带动农户 707.3 万户,联结省内外生产基地 1984 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推动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全省粮油、蔬菜、食用菌、花卉、蚕桑、茶叶、水果、畜禽等主导产业已初步呈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生猪、肉禽、奶牛规模饲养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