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6日点击数:437作者:来源:统计局2011年,伊宁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排难而进,强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稳定、和谐的伊宁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6.3亿元,较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4.25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76.70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7.5%、61.3%;拉动GDP总量分别增长0.2个百分点、6.0个百分点、9.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8:28.7:66.5”变化为2011年的“4.9:29.4:65.7”。其中:工业增加值19.97亿元,增长22.4%。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型发展态势。按全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4180元(折合3838美元),较上年增长11.5%。2011年,伊宁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6.7,较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2.1,下降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6.8,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表1:伊宁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指标2011年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6.7106.2#食品112.4112.0烟酒103.6105.2衣着110.4105.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2.410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4.3100.9交通和通信99.6100.5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103.6103.4居住102.0105.1二、农业全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布局,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地方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9645万元,增长4.2%。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5.59亿元,增长4.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937元,增加1280元。全市以城郊型农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扩大特色作物种植规模。种植业产值62159万元,增长3.7%。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玉米、瓜果类、蔬菜产量分别增长5.5%、26.2%、5.7%。各乡镇(场)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林果园艺等,种植业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市拥有大棚面积31008亩。表2:2011年伊宁市主要农产品产量指标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产量环比增减(%)粮食22.211.980.1#小麦7.82.8213.6#玉米10.818.035.5油料1.410.23--19.7瓜果类0.350.8526.2甜菜0.713.13-17.4蔬菜5.5725.555.7全市林业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9875亩,下降30%。其中经济林18945亩,下降25%;用材林225亩,下降7.3%。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85%,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为100%。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7.0%。全市牲畜年末存栏总头数22.64万头,增长3.3%,牲畜繁殖成活率113.19%,牲畜出栏率98.1%,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畜牧业产值31723万元,增长6%。表3:2011年全市主要畜产品产量单位:万头、吨指标产量增减(%)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万头)22.643.3肉类总产量(吨)120513.6#牛羊猪肉(吨)101662.1牛奶(吨)410509.0禽蛋(吨)39506.8水产养殖业有所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230吨,增长4.2%。渔业产值1961万元,较上年增长4.2%。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74万千瓦,增长0.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10台,增长8.8%;小型拖拉机1196台,增长0.9%。据测算,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937元,增加1280元,增长16.7%,其中一产、二产和三产的收入分别为3645元、1311元和3981元,由于全市设施农业温室收入及劳务输出收入的增加,来自第一、第三产业的收入增长较快,分别较上年增加443元、763元。农村劳动力输出总人数5.86万人次,实现转移收入3.15亿元。三、工业和建筑业2011年,全市实现地方工业总产值56.2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28.8亿元,重工业产值27.4亿元;合作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1.3%。表4:2011年伊宁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产量增减(%)火电量(万千瓦时)23937-8.0供热(万百万千焦)545.7516.7小麦粉(万吨)8.960.5食用植物油(万吨)1.36206.8配混合饲料(万吨)2.8223.4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