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勘查实施方案(一)勘查目标通过地形测量、野外环境调查、工程地质测绘、航飞等工程手段,查明项目区内矿山开发历史、气象水文及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构造)、植被、土壤及主要病虫害情况与主要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为后期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及依据。(二)勘查目的与任务(1)充分收集勘查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2)通过野外环境调查,查明勘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目前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资源破坏的成因类型、空间分布、 破坏程度以及各类由露天采矿形成的岩、土、渣质边坡、坡脚平台、渣堆、料石、采坑的分布及其具体形态特征、裸岩的地质灾害隐患等。(3)对项目区进行地形测量及工程地质测绘,并进行航飞及三维建模。(4)查明勘查区内原生乔木、灌木、草的种属、主要病虫害及生长情况,为植被恢复与绿化提供依据。(5)拟设治理工程和重点部位所在地段进行物探、槽探、钻探等重点工程勘查,并通过取样、现场试验、室内试验等手段,提出有关物理力学参数指标,提供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的平剖面图和工程地质条件。(6)根据勘查得出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对挡土墙、排水沟等工程手段进行分析计算。(7)针对勘查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提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建议。(8)调查勘查区的水源、电源、原材料供应、施工道路、作业场地等施工条件。2 (三)勘查依据勘查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要有:(1)《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9);(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007 年版);(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5)《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8)《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查设计规范》(DBJ11-501-20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0)《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11)《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1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1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