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 21 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年版)《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本科五年制中医各专业及中西医结合、骨伤、针推专业七年制使用)前 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通向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和疾病的诊断、命名与分类的基本知识;初步训练四诊、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打下有关的基础。《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又必须突出重点,做到精讲、略讲、自学相结合。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录象、诊断仪器、CAI 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临床示教与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 论【目的要求】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四诊”、“辨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基本概念。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三、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和地位。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病、辨证和病案。 三、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和以常达变。四、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本和辨病与辨证结合。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六、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授课方法与学时】课堂讲授 3 学时。第一章 望诊【目的要求】一、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掌握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五色所主病证。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常见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能够识别临床常见舌象。二、熟悉少神与神乱的常见表现及意义。熟悉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排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