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VIP免费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_第1页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_第2页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_第3页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这首诗。生1读。师:课下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可是又说这首诗读起来很困难,很难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那么,要读好一首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生:情感基调。师:不错。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生:思念家乡。师: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生:忧郁深沉。师: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生:稍慢。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师:下面我们看节奏,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生自由读书。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听出你的节奏处理(演示文稿:朗读指导:节奏的划分)生2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师:生2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听出来了)和你的一样么?(一样)师: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我们再一起来看轻重音的处理。我们知道,能够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需要强调,轻读和重读都是一种强调。请同学用深情的语调再读一遍。师:通过几遍朗读,我想大家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呢?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读全首诗也行?读的好的同学,应该问问她为什么读得好?读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忘了还有些什么对话了)师:谁再试读?生:“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一组词读得很轻。能体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特点。师:我们刚才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承载了诗人的思念,这种思念的程度怎样啊?生纷纷:厚重的。师:那么,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是否削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生9:不,是对比。生10:更衬托出乡愁的厚重。师:大家理解得很透彻。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我们都找到了,并且或轻读或重读给予了处理。大家在读这首诗时,还有什么困难么?生11:“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头”“那头”出现四次,读起来都一样,不知道怎么读。师:这个地方是比较难读的。我们要先看各节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比如第三节,诗人在这节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12:思念。生13:伤心。师:仅仅是伤心?这程度够深么?生14:悲痛。生15:哀痛。师:为什么?生14:母亲死了,诗人再也看不到母亲了,所以哀痛。师:一方矮矮的坟墓相隔,诗人母子两人永无相见的机会了,所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要读出这种距离来。“母亲在里头”怎么读?生16:降调,往下读。生17:要沉痛。师:那么要突出这种强烈的距离反差,“我在外头”怎么读?生:升调。师:可以,语气要激烈些。(老师示范)[演示文稿:第三节朗读指导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师: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同学们深情读读这一节。(音乐:《二泉映月》)生深情朗诵。师:我们接着看第四节。第四节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前三节有何不同?生18:这一节写的是对祖国大陆的思念。师:只是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么?生18:不,是所有台湾人民。师:是啊,前三节写的都是家愁,这一节可以说写的是国愁。余光中的简单经历和写这首诗的背景大家了解么?生19:他1928年生于南京,福建人,1949年去了台湾,是台湾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品有《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师:介绍的非常详尽。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初创作《乡愁》后,他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