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实践与学习并重的管理教育(职场经验)亨利.明茨伯格,乔纳森.戈士林戴伦在英国的一所大学读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他正在写毕业论文,论题是评论最近一本书里提出的一个看法——MBA 是“用错误的方法教育错误的人,产生了错误的后果”(明茨伯格《管理者而非 MBA》)。戴伦在论文中引经据典,还采纳了在自己同学中做的一项调查。有一项东西他却没采纳,那就是自己过去的管理经验。现在他进一步学习了市场细分、排队理论和会计准则,是否就可以忽视自己读 MBA 之前遇到的管理挑战呢?戴伦或许不会想到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写论文,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已经完全脱离了实际管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日制学生。但是我们希望哪怕有一点点对过去丰富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引申也好。当然了,这种希望有点反主流而行之:戴伦还没有机会运用刚学的知识,他入学前的那些经验也已经属于另一个世界了。毕竟,他在 MBA 上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就是为了改变自己,转变机遇。正是这种“愿望”在左右着大多数 MBA 项目的设计,主导着它们的宣传方式。用新技能武装的MBA 毕业生,可以用新的方法来对待和玩转这个世界,干嘛还要费劲去探究组成生活的模式,讨论过去的经验和选择?还是全身心投入课堂,仔细积累点浓缩的管理理论精华吧。这就是大多数MBA 教授和学生的主导想法。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特别是在英国。一些 MBA 项目提倡学员认识自我,鼓舞他们运用和实践学到的新知识,但这样的项目太少,且往往流于浅尝辄止。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了把管理教育引向实践与学习并重的 7 条原则,这 7 条原则构成了一套完整一致的管理教育方法,希望对管理教育者和实践经理人都有所启发。选择管理教育的对象管理教育的对象应该只限于那些表现出色的实践中的管理者。我们反对两件事情:把管理教育视为管理实践的预科,而不是与管理实践并肩同行的一个边实践边学习的过程;另一件是脱离环境和经验的教学。我们的主张有非常实际的理由:我们不想把分析性的知识凌驾于优秀经理人已经积累的智慧和敏锐的感觉之上。假如课堂上讲授的是抽象和孤立的知识,学生们就没有机会讨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探讨和评析做决定时自己遇到的困境;相反,脱离实践的课堂讲的是别人的选择,给予的是不完整的信息和不明确的动机,做出的选择对于社会也不会造成丝毫的影响。另外,既然管理是实践而不是一门科学,那么录用学生的合理依据就应该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