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区域学业评价方案导引下的学校自主评价秀洲区教研室陆小敏【摘要】随着2008年嘉兴地区中考取消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加分政策以后,信息技术的学业评价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针对在评价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建立起区域内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评价方案也要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搞“一刀切”。于是,笔者开展了在信息技术学科区域学业评价方案导引下的学校自主评价。本文就从区域内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学习渗透评价理论、构建区域评价导引方案、指导教师构建学校评价方案、实施个性化评价方案等四步,来详细介绍我区实施的情况。【关键词】区域导引自主目前,随着2008年嘉兴地区中考取消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加分政策以后,信息技术学业评价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信息技术学业成绩评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标准引导,各个学校的老师完全按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考核。经过前期走访学校和调研后发现,我区在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只重终结性。由于学生多、教师少,不少老师为了贪图简单,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情况的评价,存在以期末一份作品(试题)作为结果来评价。教师关注结果,并没有将评价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我们说,这根本就没有发挥出评价的真正价值——促进发展、激励与调控的功能。2.评价的不全面性。通常,教师较为注重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多少,而对学生学习情感、参与意识、学习策略、道德品质等素质的评价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忽视的是学生思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评价内容的不全面直接影响着评价的科学性。3.评价的不平衡性。在学业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也是表现的极不平衡的。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挑选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分析,没有对学生作品进行长期的保存与管理。这样,我们教师往往会比较关注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展示环节中,老师也就会选择较好的学生作品。这就出现了一个学期中他们的作品会多次展示与点评,而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往往被忽视的状况,从而影响中等及以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学业评价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才能更加客观地反1映学生学业情况。4.评价缺少可比性。由于教师缺少同一的标准进行学业评价考核,即使在同一学校两位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不相同,所以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可比性。由于无法进行横向的比较,不少教师出现了消极情绪,觉得“教好教坏”一个样,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学科教学发展也是极其不利。因此,针对以上在评价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建立起区域内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因考虑到各校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比如学校设备条件、教学条件不同、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异等影响,评价方案也要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搞“一刀切”。经过区域中心组决定尝试在信息技术学科区域学业评价方案导引下的学校自主评价。一、学习渗透评价理论——把握评价原则首先,我们要解决好认识上的问题,要帮助教师把握好评价原则。评价原则是方向和导向,只有教师把握好了,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把评价做好。我们通过两种途径,帮助教师着重把握好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原则。途径一:推荐阅读书籍,撰写心得体会。选择与评价相关,又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书籍,如《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现代教育评价》等。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撰写心得体会,上传秀洲教研网,让更多教师分享。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对评价的认识。途径二:积极在区片教研活动中加以渗透。以区片教研活动为载体,有机地将评价原则与要求与活动融合。比如:开展“评价促发展”的专项研讨活动;在课例研讨中,强调对教学评价的关注等。二、构建区域导引评价方案——建立自主评价标杆1.区域导引评价的目标。在前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