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第 3 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 2 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学习目标】1. 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 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 ”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3. 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学习过程】二、电负性:1. 定义: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相对大小的量度。(1)元素电负性的值是个相对的量,没有单位。电负性大的元素吸引电子能力,反之就。(2)元素电负性的概念最先是由于1932 年在研究化学键性质时提出来的。氟分电负性为4.0 和锂的电负性为1.0 作为相对标准,然后根据化学键的键能推算其元素的相对电负性的数值。后人做了更精确的计算,数值有所修改。(3)电负性小于2 的元素,大部分是,大于2 的元素,大部分是,电负性越,非金属性越活泼;越小越活泼。(4)利用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大的易呈现价,小的易呈现价。(5)利用元素的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学键的性质。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间形成的主要是键, 电负性差值小或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主要是键;当电负性差值为零时,通常形成键,不为零时易形成键。2. 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表明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3. 实例应用: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哪个强?三、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如:锂的电负性: 1.0 镁的电负性: 1.2 。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形成过氧化物,只生成正常氧2 / 5 化物;铍的电负性: 1.5 铝的电负性:1.5 ,两者的氢氧化物都是;硼的电负性: 2.0 硅的电负性:1.8 ,两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度很接近。这些元素在性质上相似,可以粗略认为是它们的电负性相近 的缘故。【典题解悟】例 1.已知元素电负性的差值超过1.7,则形成离子键,小于1.7 形成共价键,请指出下列原子之间键的性质。⑴ B(1.6)和 F(4.0)⑵ Al(1.6 )和 Cl(3.1) ⑶ Ca(1.0)和 S(2.58) ⑷ C(2.6)和 O(3.5) 解析:根据给出的信息,电负性差值超过1.7 则为离子键,小于1.7 则为共价键,然后算出⑴差值为2.4,⑵为 1.5,⑶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