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运用,展现数学的魅力。【重点难点】重点:灵活应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鸽巢问题。【教学指导】1.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用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法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思维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鸽巢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的具体情境与鸽巢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鸽巢”,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鸽巢问题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问题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其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有时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分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课时安排】建议共分 2 课时:数学广角 2 课时【知识结构】第 1 课时鸽巢问题(1)【教学内容】最简单的鸽巢问题(教材第 68 页例 1 和第 69 页例 2)。【教学目标】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鸽巢问题”。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重点难点】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每组 3 个文具盒和 4 枝铅笔。【情景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在一些公共场所或旅游景点见过电脑算命吗?“电脑算命”看起来很深奥,只要你报出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性别,一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鸽巢问题”之后,你就不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