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索 识字既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一基本工具及早掌握,会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通过十年来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如下结论:要想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获得成功,首先要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其次是要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再次是要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一、 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探究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那么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烦琐的识字,就会变得轻松、愉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学。比如: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娃娃”“生字宝宝”“小客人”或“新朋友”,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和招呼小客人的过程,这种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被调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致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要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变换形式,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二、教给孩子识字方法与其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汉字的教学也不例外,老师在教识字的时候要重在识字方法的渗透,教学生怎样记住这个字,提示这个字和哪个字像?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三、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开辟多种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1、在生活中识字 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在自然和社会这本“无字的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要加强书本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圈子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引向生活的大舞台。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广告词、食品包装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