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媒介,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它可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进行交互操作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评价。根据多媒体教学课件用途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的助教型课件;另一种是用于学生个人自学型课件。多媒体教学易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技术起着补充和辅助作用,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为达到这个目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设计制作出符合美学、认知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一、课件的科学制作。制作课件是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前提和基础,课件制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课件的制作应注意科学性。1、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多媒体教学”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它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作指导。在传统的电教辅助教学中,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用这种理论指导制作的课件只能使多媒体成为一种刺激工具,也就是常说的“电灌”。而现代教育理论采用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的是创设情景、意义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可见,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所以课件的制作一定要围绕学生如何“学”做文章,让学生同样成为课件的主人。要求课件的制作,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营造一个促使学生学习与探讨的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又要求在设计上给予学生适宜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并且不同年龄的学生其生活经历、知识基础、思维活动和推理方法均不相同。因此,制作课件时,不能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一般来说,初一年级的学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认知事物有一段过程,但其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却占较大优势,因而要侧重选用一些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课件素材;而初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趋于稳定,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就不一定要刻意去追求形象生动,而应遵照学生“思——看——再思——交流——总结”的认知规律,制作一些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的课件,以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3、要适应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功能,充分发挥思想+学科名称+课的德育功能。课件的制作在总体上应服务于教学,并强化教学设计。在+学科名称+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制作课件时要体现在“辅助”的作用。并不是每一节课或每一个问题都要制作成课件,应该尽量利用教材中穿插的引言、语录、谚语、资料卡、设问、插图和漫画等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不能脱离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制宜,因时而宜,抓住思想+学科名称+课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问题,如初三思想+学科名称+课主要是对学生进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发挥思想+学科名称+课的德育功能。如课例中在复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时就引入了今年的时政热点材料,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树立和坚持“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