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县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VIP免费

关于县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_第1页
1/3
关于县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_第2页
2/3
关于XX县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摘要分析了XX县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总结出XX县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建设发展的途径,对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有一定借鉴。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途径;宁夏西吉针对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的实际情况,2007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制定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政策,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笔者根据XX县区实际,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方面提出部分建议,具体总结如下。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自2000年XX县区作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至2006年底,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4.55万hm2,荒山造林2.34万hm2。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退耕还林工程是投资最多、覆盖面最广、农民参与度最高、政策性最强的一项浩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性质决定了该工程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群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的生态效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几个方面的关系[1],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建设,才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返弹”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XX县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虽然已经起步,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该项目建设及后续产业开发的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后续产业开发及发展速度。一是部分地方重视不够。一些人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对确保退耕还第1页共3页林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返弹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开发力度不大[2]。二是树种选择单一。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树种选择过于单一,不能做到适地适树,降低了造林的质量和抗病能力,对后续产业开发带来不利影响。三是管理、培育不够。退耕还林后期管理和森林培育工作跟不上,存在着造林和管护脱节现象。四是缺乏典型后续产业。缺少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及后续产业开发样板工程,不能带动和引导广大农民进行退耕还林和后续产业开发[3]。五是模式有待调整壮大。“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迈得不够快,特别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退耕户增收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六是投入不够。科技投入较低,后续产业建设资金短缺,不能满足产业建设需要,各种基地尚未发挥最大效益。3后续产业建设的途径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从事关西部大开发预期目标能否实现、事关解决全县“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尽快把重点转移到巩固造林成果和发展后续产业上来,调整到从XX县区实际出发,突出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上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防止退耕农户因停止补助而减收、返贫和复耕反弹。二是转变思维,跳出就林业抓林业的传统思维,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形式多样,广开门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壮大后续产业;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积极解决农户稳定增收;切实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吃、住、用等基本问题,在水、电、路、基本农田、能源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倾斜,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开发。三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抓紧制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规划。重点扶持,抓好示范,促进相关深加工企业的发展,以此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4]。经过调查和总结,XX县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建设发展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林业部门要加强退耕还林成果管理,努力实现“稳得住”的目标。切实转变观念,积极为退耕还林农户服好务;在造林模式上积极探索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路子,重点在树种选择和植被配置模式上做文章。选择生态和经济效第2页共3页益均比较明显的树种。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制定更优惠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县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