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层级 D” 。 《考试说明》把“病句类型”分为六种 , 见下表 :病句类型病 句 举 例病 因 简 析语序不当 美国军方对“神舟七号”飞船的新技术浓厚产生了兴趣。 “ 浓厚产生了兴趣”语序不当,应为“产生了浓厚兴趣”。搭配不当 山西襄汾尾矿溃坝事故救援工作紧张举行。 “ 救援工作”与“举行”搭配不当,应将“举行”改为“进行”。成分残缺或赘余 这是平壤方面就有关“金正日生病”的报道首次作出的反应报道。 “ 反应”与“报道”语意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应将“反应”或“报道”删去其一。考纲分析结构混乱 装甲车在金日成广场接受检阅了工农赤卫队。 两句话套在一起说,导致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普京 23 岁女儿照片曝光的事在网上引起热议。 一是“普京 23 岁的女儿”,二是“ 23 岁的普京”。不合逻辑 今年六月,该地突降霰雪,说明此地有重大冤情。 六月飞雪与“有重大冤情”没有必然联系,不合逻辑。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识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修改病句,是就语病的动手修改而言的,它是语言表达较高层级的能力要求。因此,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了 , 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从试题特点看,辨析病句一般在第Ⅰ卷的单选题中考查,修改病句一般在第Ⅱ卷中考查;从病句设计看,试题中所选的病句,一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语病的句子;从试题结构看,每一道试题均从不同角度考查病句的辨识与修改能力,同一种语病在同一个试题中一般不出现两次;从语言材料看,本考点中的语料多与国内外新闻时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试题难度看,本考点中的试题难度适中,不会太难。高考方向温 馨 提 示 本考点是近年的重要考点,出现在各省市的每一套高考题中。辨析并修改语病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重视。考点一 语序不当*考点精讲* 语序不当的语病主要有四种: ⑴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是:①领属性定语或时间、处所定语,②称代性或数量性的短语,③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