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公元前 468 ~公元前 376 年 )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文言文断句步骤1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 、寻找标志,辅助标点。3 、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2 、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惟、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乎、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者等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 、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文言断句的方法 1 、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4 、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5 、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6 、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7 、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 " 曰 " 、 " 云 "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 " 曰 "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 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 / 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 /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也////////////////////////////////////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