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诗歌鉴赏迷神引宋 · 晁补之贬玉溪,对江山作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①,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②。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③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④。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简介】 《迷神引》,词牌名。双调,九十七或九十八字,仄韵。《调律》谓此调多三字,最为凄咽。晁补之 (1053—1110) 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 今属山东 ) 人。神宗元丰二年 (1079) 进士。哲宗朝,累迁著作佐郎,后因事遭贬谪。徽宗立,复召为著作郎,官至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与秦观、黄庭坚、张耒齐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注解】 ①绮:锦缎。② 浦:水滨,临水近岸之地。③ 阮:指三国魏诗人阮籍。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余首,表现忧时嗟生、途穷命蹇的感叹。这里词人以阮籍自居。④ 平楚: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林如平地,故云“平楚”,犹言平林。【故事】 晁补之在哲宗亲政后,因坐元党籍,被贬监处州、信州 ( 在今江西上饶市 ) 酒税。这首词作于贬信州时。小序中“江”指信江,源出玉山县怀玉山。词中通过从日暮到夜晚江边景物的描述,表现了作者遭到贬谪与羁旅生活的哀愁和寂寞。青山渐渐黯淡起来,红日已经西沉。浩浩大江,不舍昼夜,向东奔流。天上余留的云霞像散开的锦缎,飘向烟波浩渺、一片空茫的水尽头。汴京越来越遥远了,不知在哪里?使人忧愁。几点渔船灯火,闪闪烁烁,细小而微弱,把近岸的船坞照得迷迷。我乘坐的帆船渐渐把桅杆低低落下,慢慢靠近了前面的水滨。暗暗想到我的生平,勤奋读书,忠心为国,却遭这样的贬谪,真懊悔被读书做官所误。觉得自己而今和阮籍一样,施展宏图抱负不可能了。可又羁于谪宦,想归隐又受到阻挡。眼望一片使人断魂的皎洁月色,洒落在一望千里,令人伤心忧郁的平林之上,我心不禁悲痛。再听到如泣如诉的竹枝歌,悠悠传来,声声都是怨恨,不知是为谁痛苦?突然一声猿啼,一声鸟叫,似乎惊动了水上岛屿。烛光摇摇晃晃,昏暗迷蒙,我终夜不能成眠,只好卧听渡口传来的更鼓声了。( 二 ) 古文品读韩信,汉之大将也。少时尝为人戏侮,谓之曰:“汝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能死,刺我;不能,出我胯下。”信向众细视,俯出其人胯下。一市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