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王羲之关于序的体裁知识• 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问,后代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例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态度。《战国策序》则历述从春秋到战国的转变,通过叙事表现作者的道德礼义观和对战国至秦之间君臣兴诈伪任刑法的看法,以及对纵横游说之士作品的评价。后来的“史序”便都是继承了汉代这类序文的传统。•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 《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 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关于《兰亭集序》•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谢万之遁、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 41 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孙绰等 26 人当场赋诗,共得 37 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共324 字。•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1 、阅读课文,归纳作者是如何入题的•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描写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思考:2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写景状物的,具体用了那些词语?此时心境如何?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快乐心境3 、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思绪和心境有了怎样的变迁?思绪:(联想) 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相聚的欢乐心境: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提出:“死生亦大矣”3 、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还有什么疑问?王羲之《兰亭集序》甲骨文实物拓片大盂鼎攻吴王夫差鉴篆书秦隶汉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