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被中央电视台授予“ 2003 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称号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巴金( 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28 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 引起强烈反响。作品有 :“ 爱 情 三 部 曲 ” 《 雾 》 《 雨 》《电》“ 激 流 三 部 曲 ” 《 家 》 《 春 》《秋》中篇小说 : 《寒夜》、《憩园》等。 1978 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一部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共五集)闪烁着一个历经苦难的世纪老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光芒,这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 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 1300 万字的作品,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 年至 1985 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2003 年 11 月 25 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一、结合下面字音、字词,诵读课文:1. 自由诵读课文 , 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缉( jī )毒 修葺( qì ) 编辑( jí ) 作揖( yī ) 舔( tiǎn ) 舐( shì ) 租赁( lìn ) 解剖( pōu ) 堕( duò )入 2. 根据字音,填写课文中的汉字。• 篱 ba( 笆 ) chuān ( ɡ创 ) 伤 • 拍 shè( 摄 ) sī( 撕 ) 破 • āi( 哀 ) 叫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