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包身工夏衍( 1900--1995 )原名沈端先,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浙江省杭州市人。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 1935 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篇真实的文章。作家作品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筛选信息,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 性别: 绰号: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居住条件: 饮食条件:工作环境: 劳动待遇:来历(身份):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 性别: 绰号: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劳动待遇:来历(身份):女芦柴棒、猪猡、娼妓等上海东洋纱厂长达 12 个小时以上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贫苦农村少女十五六岁 1. 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 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2.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六个短语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惨遭遇,排比加强了语气节奏,增强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