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议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努力,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有一种出力不讨好的感觉。我和同行们积极探索,认真学习研究。大家都觉得:“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的,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自学能力是指独立地获取知识擎握技能的学习方法,不可忽视自学的时间调节和内容调节。当然,对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自学方法,不是一次性处理,暴风骤雨,而是分点、分层、深入的习惯,同时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自学,就是通过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地去学习并获取知识的过程。具有自学能力的人,一般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能通过自己已经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独立钻研,自觉地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培养良好的自学兴趣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从一件痛苦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语文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那么就能为学生的自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老师应注意并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演电影,那么老师应该是导演。学生应该是演员,演员应该在导演的授意下尽情发挥,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更注重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去发现知识的奥秘。而教师只要做一个引导者,适当地为学生指引并鼓励,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得到收获,也就能慢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的,对于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