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地质概况一、围岩特征(煤层、顶底板、地质构造情况描述、柱状图)(一)煤层及顶底板六采区位于灵新矿井田中部,属矿井延伸采区,在磁窑堡向斜轴以西,一、三、五采区以东,开采侏罗纪中下统延安组煤系地层下组煤十四、十五、十六层煤。六采区运输下山揭露煤岩层层位为十四煤顶板至十六煤底板,其岩性及赋存情况:十四煤:煤厚 1.89~3.21m,平均 2.21m,由北向南煤层逐渐增厚,属中厚煤层,煤层稳定,内夹一层夹矸,夹矸在煤层顶部,煤层结构简单,上距十三煤 15m 左右,六采区范围内全部可采,顶板多为粗砂岩、粉砂岩,属中等稳定顶板。底板一般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胶结,属不稳定底板。十五煤煤厚 2.16~4.79m,平均 2.9m,厚度较稳定,属中厚煤层,在 12 勘探线至 10 勘探线之间,煤层底部夹 1~2 层夹矸,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稳定,上距十四煤 25m 左右,在六采区范围内全部可采。根据我矿三采区南翼三区段 L3515 工作面实际揭露地质情况分析,预计六采区南翼一区段十五煤层在 8 勘探线以南,受同生冲蚀影响,煤层中间夹杂厚度 0~1.8 米厚度不等同生冲蚀沉积的中砂岩结核,沉积不稳定,沿煤层走向方向呈条带状,不利于综采工作面布置。直接顶板泥岩属不稳定顶板,老顶多为中、粗砂岩。底板一般为细砂岩 、粉砂岩,属中等稳定底板。十六煤煤厚 2.79~5.78m,平均厚 4.58m,属厚煤层,内夹 1~4 层矸,煤层结构复杂,煤层不稳定,呈浅部厚、深部薄,北翼厚、南翼薄的变化趋势,厚度变化大,在 51 勘探线与 12勘探线中部煤层厚度变化大,在 9 勘探线至 12 勘探线之间煤层中间有厚夹矸,不利于综采工作面布置,煤厚变薄是构造挤压造成的,上距十五煤在 5 线之 07 线之间一般 15-17m,5线以北,07 线以南一般在 23 米左右,六采区范围内全部可采。顶板多为细砂岩、中砂岩,属坚硬顶板。底板多为粉砂岩,属中等稳定底板。附图:煤层柱状图。(二)地质构造六采区整体是一个单斜构造,煤层倾角 8°-16°,煤层倾向在 110°-125°之间变化,但在深部向斜轴部附近,煤层平缓,有次生四级小褶曲,煤层有起伏变化。六采区运输下山施工过程中,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和褶曲穿过本工作面,岩性正常。 表 1-1 煤 层 特 征 表 煤层编号煤层间距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层可采程度煤层稳定性顶板底板最小-最大平均(点数)(米)最小-最大平均(点数)(米)夹矸层数类型岩性稳定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