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18 个文言虚词 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 (四)固定搭配:【而已】【而后】【而况】【既而】 (一)【而】 -- 用作连词①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④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1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 并且 " 或 " 而且 " 。 3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 就 "" 接着 " ,或不译。 4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 " 但是 "" 却 " 。 ⑤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⑥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⑧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5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 " 如果 "" 假如 " 。 6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 .表示因果关系 8 .表示目的关系 (二) 【而】 -- 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 你的 "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 你 " 。 • 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②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而】 -- 通“如”:好像,如同。 • ①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四)【而】 -- 固定搭配1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2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4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二、【何】 • (一)用作疑问代词• (二)用作疑问副词•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 (四)何:通“呵”,喝问。• (五)固定搭配:【何如】【奈何】【若何】【何以】【无何】【何乃】 (一)【何】 -- 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