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概念与涵义本章简介:1 、内容提要: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公共关系的本质、构成要素、形成条件与机制、本质与特征、结构与功能,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概念与范畴、学科框架与基本理论。2 、重点:掌握并能运用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建立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条件;了解公共关系的功能;掌握社会组织、媒介与各类公众的关系。3 、难点:掌握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的关系。第一节公共关系涵义一、公共关系定义种种客观地说,“公共关系”这一概念是“舶来品”,是英文“ publicrelations” 的汉语译称(缩写 PR )。“ public” 是“公共的”、“公众”;“ relations” 译为“关系”;“ publicrelations” 译 为 “ 公 众 关系”或“公共关系”,大多数学者都采用“公共关系”译名。在国内外,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可谓种类繁多、众口不一,现择其要者介绍如下。1 、 1976 年,美国莱克斯 · 哈罗博士把“公共关系”定义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同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映;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测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2 、 1978 年 8 月 8 日至 10 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各国公共关系协会世界第一次大会上,把“公共关系”定义如下: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想组织领导人提供咨询意见,并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为以服务于本组织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艺术和社会科学。3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立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评估,以尽可能地协调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4 、美国公共关系学会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定义:( 1 )公共关系是企业管理机构经过自我检讨和改进之后,将其态度公诸社会,借以获得顾客、员工及社会的好感和了解这样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 2 )首先,公共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为获取大众之信任与好感,借以迎合大众之兴趣而调整其政策与服务方针的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其次,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