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登岳阳楼学 知人论诗 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触景生情,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是年诗人已 57 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 , 诗人处境艰难 , 凄苦不堪 , 年老体衰 ,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 , 再加上北归无望 , 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读诗昔闻昔闻 // 洞庭洞庭 // 水,今上水,今上 // 岳阳岳阳 //楼。楼。吴楚吴楚 // 东南东南 // 坼坼,乾坤,乾坤 // 日夜日夜 //浮。浮。亲朋亲朋 // 无无 // 一字,老病一字,老病 // 有有 // 孤孤舟。舟。戎马戎马 // 关山关山 // 北,凭轩北,凭轩 // 涕泗涕泗 //流。流。chètìsì1 、齐读读诗昔闻昔闻 // 洞庭洞庭 // 水,今上水,今上 // 岳阳岳阳 //楼。楼。吴楚吴楚 // 东南东南 // 坼坼,乾坤,乾坤 // 日夜日夜 //浮。浮。亲朋亲朋 // 无无 // 一字,老病一字,老病 // 有有 // 孤孤舟。舟。戎马戎马 // 关山关山 // 北,凭轩北,凭轩 // 涕泗涕泗 //流。流。chètìsì2 、表演读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整体感知思考:结合律诗特点,本诗围绕“登楼”,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括。首 联:照应题目,点出登楼一事;——记叙颔 联:登楼所见之景; ——写景颈、尾联:登楼所感。 ——抒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现景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析景 分析特点 摹形 描摹形象 溯情 推求感情置身诗境1 、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孤单漂泊 缘景明情自我形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不定,忧国伤时情感: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感,忧念时局的爱国之情。1. 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会颈联尾联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并缘景明情,推求诗句中蕴含的情感。缘景明情现景: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漂浮在湖水中一般。析景:广阔无垠,烟波浩淼。广阔无垠,烟波浩淼。溯情:他他眼中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至乾坤;他胸中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姓。 诗人有诗人有济世的博大胸襟。济世的博大胸襟。2. 颔联给我们描绘了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