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我是为推广经方而来的。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为什么说它有几千年历史,这不是瞎说的,中国人最早吃药是吃单味药的。前几年在杭州萧山一个叫跨湖桥的遗址上考古人员曾经挖出过一个陶罐,这个陶罐据说是7 千年前人类的煎药罐。在这个陶罐里面,考古人员发现有一撮已经碳化的植物根茎,考古人员认定这是7 千年前古人吃药的药罐。这只是单味药,后来我们的先人学会吃2 味药、 3 味药、 4 味药⋯⋯慢慢形成很多复方。所以现在我们学中医、学中药,不能只停留在单味药上,因为复方才是我们中医的智慧所在。在长时间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复方,我们称之为“经方”。这些方子很多都被收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可以说张张是好方。只要把它学成、学透,在临床上是很容易见效的。绝对不会像现在我们用了一大堆的药效果还出不来。其实你只要把经方学好了,不要说是常见病,就是很多大病、重病,也可以治疗。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方是五苓散,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经方班上讲这首方。这个方不大,只有 5 味药: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茯苓。这5 味药是打成粉的,而且要用“白饮和服方寸匕” 。“方寸匕”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方寸匕大约2~3g ,“白饮”,有很多医家考证是米汤,也有人说是白开水。白饮调服,一般1 天吃 3 次。这张小方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不要说中医不辨病,古时候中医是辨病的,只不过这个病现代西医没有认识到,没有记录到现代疾病名称大辞典里面去。五苓散就是古代一种叫做“水逆病”的专方,何谓“水逆病”,就是病人口渴,但是喝了水还会吐出来。经方中有很多方是专治某种病的,但后世把这张方扩大也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病,所以在后世看来,五苓散又是一张通阳利水方。按照中医来讲,它具有利水作用,它能将我们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同时,它还有一个通阳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经典的通阳利水剂。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治疗以口渴、吐水、汗出、腹泻同时小便不利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五苓散治疗面非常之宽,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人治疗“水逆病”这一点,我们已经将它扩大化,下面我会向大家介绍。这个方的用量比较特殊,它用铢来算。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这是怎么算的呢?汉代一两等于现在多少还有很多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