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医师31p596078皮肤病性病自测题答案详细VIP免费

医师31p596078皮肤病性病自测题答案详细_第1页
1/9
医师31p596078皮肤病性病自测题答案详细_第2页
2/9
医师31p596078皮肤病性病自测题答案详细_第3页
3/9
5.8 皮肤病性病科学1.试述表皮角质形成的形态特征。(1)基底层细胞:位于表皮最下层,由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细胞长轴与真皮—表皮交界线垂直,排列整齐似栅栏状。胞质嗜碱性;胞柱呈卵圆形,核仁明显,胞核上方可见黑素颗粒聚集或呈帽状排列。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细胞处于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 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 天,共约 28 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2)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 8 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且互相连接,形成桥粒。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许多张力细丝聚集成束,并附着于桥粒上,细胞间隙内组织液流通,愈近表皮层愈扁平。(3)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由1— 3 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而在掌跖部位细胞可达10 层,细胞长轴与皮面平行,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质中可见大量形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沉积于张力细丝束之间。(4)透明层: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仅见于掌跖等部位的较厚表皮中,由2~3 层较扁平的细胞构成,细胞界限不清,易被伊红染色,光镜下胞质均质状并有强折光性。(5)角质层: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20 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在掌跖部位可厚达40 一 50 层。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由张力细丝与均质状物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蛋白。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或形成残体,故易脱落。2.变态反应可分几型?各型主要见于哪些皮肤疾病? (1)第 1 型:又称立刻过敏反应型或速敏型,主要由IgE 介导引起。发生快,消失也快。属此型的常见皮肤病有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异位性皮炎等。(2)第Ⅱ型: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主要是由IgM 、IgG 介导。属此型的皮肤病有药物过敏、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第Ⅲ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反应型或称血管类型,主要由IgG 、IgM 介导,亦可IgA 参与。属此型的皮肤病有药物过敏、血型不合引起的血清病样综合征、血清病、某些荨麻疹、血管炎及SLE 肾炎、关节炎等。(4)第Ⅳ型:即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致敏淋巴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与血清抗体无关。属此型的皮肤疾患有结核菌素型皮肤反应、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类皮肤病等。(5)第 V 型:又称刺激型变态反应,即对特异细胞表面成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不发生如第Ⅱ型变态反应的细胞破坏,相反地却刺激细胞促进分泌,这种反应与体液性抗体有关,无需补体参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医师31p596078皮肤病性病自测题答案详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