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蓝山农业产业化建设全面推进农民增产增收——XX县区一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一、全县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20XX年一季度,我县农林牧渔业预计实现总产值34846万元,同比增长10.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66元,同比增加143.3元,增长15.53%。(一)农业生产准备充分20XX年,我县烤烟种植面积达4.8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9.1%,目前烤烟生产正处于移栽阶段,烟苗长势喜人,且能满足烤烟计划种植面积的需求;全县大力开展林业春造,现已完成春造整地5.6万亩。一季度全县共有能繁母猪4.5万头,预计出栏生猪20万头,增长25.6%,其中规模养殖户出栏27500头,增长33.5%。(二)农民收入平稳增长1、工资性收入较去年基本持平1-3月,我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41.3元,较去年增长16元,增长3.9%,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所得收入48.9元,同比增长16.2%;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271.3元,同比增长5.7%;外出从业所得收入121.1元,同比下降3.85%。2、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快速增长家庭经营人均现金收入476.5元,同比增加105.3元,增长28.3%。其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334.4元,同比增加59.04元,增长21.44%,特别是农业现金收入97.2元,同比增加37.8%,林业现金收入14.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牧业现金收入214.4元,同比增长17.3元,渔业现金收入8.4元,增长3.5%;第二产业现金收入18.2元,同比增长9.89%;第三产业现金收入123.8元,同比增加44.6元,增长56%。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人均财产性收入19.7元,同比增加6.1元。转移性收入128.3元,增加15.17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的收入和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第1页共5页以及粮食直接补贴增加。二、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经过调整,已得到进一步优化。去年,我县在新圩、太坪、土市等地种植优质烤烟4.4万亩,收购烟叶超过10万担;全县种植黄花梨、碰柑、葡萄、西瓜等水果种植3,8万亩,并在大洞、洪观、正市形成了水果基地;在塔峰、毛俊、祠堂圩等地种植了台湾紫茄、香芋、生姜等商品蔬菜10.8万亩,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蔬菜基地。(二)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去年全县投入2150万元,完成烟水配套等水利工程2620处,治理病险水库和骨干山塘多座;投入3700万元,完成农村通畅工程57个村140公里,通达工程14个村28公里,全县新增沼气池351户。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和交通运输等困难,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三)我县以牲猪养殖为主的牲畜业得到稳定发展。由于国家实行能繁殖母猪保险政策,全县农民养殖牲猪的积极性大有提高。一季度,全县牲猪出栏达20万头,比上年增长25.6%。全县发展规模养殖大户343户,我县正在向牲猪调出大县大步迈进。(四)我县农民增收途径不断拓宽。去年蓝山农民人均纯收入461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84.6元,较上年增长15.1%,占农民纯收入总量的38.4%。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我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本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以毛织工和鞋业加工为主的三来一补企业就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几千个,使我县农民在本地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三、制约我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一)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虽然我县近些年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但由于上级下拨资金有限,农村筹集的资金难以到位等原因,我县还有不少地方的水利灌溉、防洪抗旱、交通运输都还很困难,直接影响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2页共5页(二)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艰巨,耕地抛荒现象不容忽视中低产田改造包括了耕地的水利灌溉和防洪防汛抗灾害能力。经过我县有关部门的努力,完成了所城长铺、毛俊、竹市等项目区土地整理1.1万亩,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仍有5万多亩低产农田尚需要整理改造,我县中低产田改造任重道远。如:土市乡爻山村共有耕地120亩,几年来该村没有一户种植稻谷,也没有一户农户种植烤烟。该村除了能种植蔬菜的部分耕地外,其余的全部不能种植农作物,追究其原因就是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在我县的不少乡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抛荒现象,这就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