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