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十二经脉经别病病机作者 : 王新华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 ·海论》 )的作用,经络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如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等,都以十二经脉为基础, 而奇经八脉又与十二经脉交错联系,关系也十分密切, 故分析十二经脉的病理变化,在经络系统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增进十二经脉与头面官窍的联系等作用。一般说, 十二经别的病理与十二经脉的病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结合起来讨论。1.十二经脉经别病病候欲知十二经脉、经别的病机,必须先了解十二经脉和经别的病候,尔后才能归纳出其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关于十二经脉的病候,历代医家多以《灵枢·经脉》的内容为主。该篇不但详述了十二经脉在全身的循行概况,而且在每经循行线路之后还记述了该经的“是动病 ”和“所生病 ”的症状,并在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及足少阴四经中,指出了“气盛有余 ”实证和“气虚不足 ”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经脉的虚、实病候作了示范性的概括。此外,还分别阐述了除手厥阴心包经以外的五条阴经气绝的表现特征、病机及预后。《灵枢 ·经脉》对十二经病候的论述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全面继承《帛书·经脉》的 “是动则病 ”和“其所产病 ”的基础上,将十二经脉病候确定分为“是动病 ”和“所生病 ”两部分。其中 “所生病 ”部分,在除手厥阴以外的五条阴经分别为“是王 ”肺、脾、心、肾、肝五脏“所生病 ”,这可能与阴经属脏的理论有关。在手厥阴心包经,则为 “是主脉所生病 ”,这与心包为心之外卫,而心又主血脉有关。在六条阳经,则为分别主津液、血、液、筋、气、骨“所生病 ”,这不但与阳经属腑有关,还与大肠主津;小肠主液;胃为水谷之海,主生营血,阳明又为多气多血之经; 太阳为诸阳主气, 阳气具有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素问 ·生气通天论》 )的功能;三焦主通行元气, 总司人体气机气化及少阳主骨等理论有关。②十二经病候反映出经脉循行所过及所络属脏腑的病理。十二经病候中有许多症状是与该条经脉的循行所过部位密切相关的,这类病候通常被称为“外经病候 ”。如在手阳明大肠经的病候中明显指出“当脉所过者热肿”,其它如 “齿痛颈肿 ”、“喉痺,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等,显然与手阳明经的“起于大指次指端 ”,“循臂上廉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