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中医病名。是由于情志 、饮食内伤 ,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 , 心虚胆怯 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 、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出自《难经 ·第四十六难》 。《内经》 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等名称。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 、 更年期综合征 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1 病因病机编辑1.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 肝郁 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 , 心火内炽 ,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 “思虑伤脾 ,脾血亏损,经年不寐。”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 “脉滑 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 ,此为胃不和则 卧不安 也。 ”或由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热,扰动心神而不眠。或由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健运 ,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 ,心失所养而失眠。3.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 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盛,兼因房劳 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 ,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 而神志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 “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 .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 等内伤病因 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 ,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 、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两方面为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虚证多由心脾两虚 ,心虚胆怯, 阴虚火旺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