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20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目标: 1 、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 2 、分析本文综合运用引资料、插图、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3 、认识科学小品的文学美;丰富科学知识,了解普通物品中的文化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学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一首唐诗: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回望长安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的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宫内,妃子嫣然笑了。没有人知道是送荔枝来的啊。史载杨贵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苏东坡也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明朝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作《荔20 × 20 枝歌》曰:“海内如推百果王,新鲜荔枝总第一”,索性把它奉为“百果之王”了。那荔枝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使得绝世美人对它钟爱有加,文人骚客对它推崇备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跟随作者贾祖璋一起来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文体说明:本文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小品”,就是随笔一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即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文章,知识性强,即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 , 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 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 , 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我们先来欣赏几张荔枝图片, 然后定格在一张图片上提问 : “ 如何向别人介绍荔枝”? (让学生作片刻思考回答)(明确学生在介绍时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大多属于泛泛而谈!)我们20 × 20 来看看贾祖璋先生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说明荔枝果实的?二、分析标题: 1 、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明确: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成熟期六月――阳历七月。颜色丹――红色。小结: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激发丰富的联想;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增加了浓厚的文学气息。 2 、赏析【明】陈辉《荔枝》诗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