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形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首席科学家:起止年限:依托部门:1 一、研究内容1. 拟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深水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都面临与陆地和浅海地区不同的前沿科学技术难题,无论是盆地的演化、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还是深水海域地球物理资料的采集、 地震数据成像与油气藏评价的研究都存在许多基础研究的难点。因此,必须攻克如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1)南海深水区盆地演化过程及其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典型构造部位的构造变形、运动学、年代学分析是研究盆地演化过程的重要基础, 这一基础研究工作的不充分导致目前还难以揭示南海海底扩张与大陆边缘伸展盆地形成时序和变形样式的联系。南海北部浅水区和深水区盆地发育的伸展样式存在差异,深水区基底沉降幅度、 盆地发育规模及其动力学成因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亟待建立适用于南海的地球动力学数值计算模型。南海深水盆地充填速率、 烃源岩分布和有机质成熟史的研究程度仍然很低,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异常热流与演化以及高温超压的特点对盆地烃源岩生烃过程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控制着深水盆地高效烃源岩和高效烃源灶的分布,需要建立适合于研究区的高温超压叠加生烃模式。(2)南海深水区地球物理观测、成像方法及其油藏地震响应的复杂性南海深水海域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增加了地震波传播的复杂性。南海的崎岖海底使地震波严重散射,超大深度的水体使地震波到达目的深度的能量严重衰减,复杂介质使地震成像方法受到严重挑战,长偏移距观测数据的成像研究至今还存在许多理论空白。 南海超大水深引起的超强多次反射覆盖了中深层数据,造成了地震资料畸变。深水特殊的干扰波与海洋物理参数和动力环境的多变给地震数据的目标处理提出了新的问题, 地震响应的正演以及多次波模型的建立在南海盆地具有特殊的挑战。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是地球物理观测与成像研究的重点。(3)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储层特征、成藏机理与油气藏分布规律南海深水区油气成藏动力和成藏过程和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对深水区油气藏大规模分布的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针对深水区发育的深水扇和生物礁沉积体系, 需要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方可揭示低位和高位体系域分布和低位体系域扇体内部沉积的构成。需要对深水浊积扇体进行精2 细的解释, 才能阐明深水远源储层形成机制。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碳酸盐岩生物礁发育特征、 分布特点及其与油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