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处理技术概述本章主要讲述了原油处理的目的、油气分离方式和操作条件的选择、油气两相分离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和特殊用途的分离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员能了解分离方式的选择对油田生产的影响,掌握分离器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且对特殊应用场合的分离器也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第一节原油乳状液共 3 学时1、原油乳状液的类型、 生成机理、物性,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2、化学破乳脱水、重力沉降脱水和电脱水等;3、交、直流电场脱水效果的对比及双电场脱水器中电场的布置;4、重力沉降脱水的原理和沉降罐中的油水界面控制方法。1、原油乳状液的形成机理和性质2、重力沉降脱水电脱水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原油处理的基本方法第三节原油处理设计第一节原油乳状液本节主要介绍原油乳状液类型、乳状液生成机理、 乳状液的性质以及在石油生产中原油乳状液的生成和预防等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 我们应该掌握原油乳状液类型及其生成机理,石油生产中原油乳状液的预防措施。另外, 也需对乳状液的性质、产生乳状液的原因有所了解。原油中所含的水分,有的在常温下用静止沉降法短时间内就能从油中分离出来,这类水称为游离水; 有的则很难用沉降法从油中分离出来,这类水称为乳化水,它与原油的混合物称油水乳状液, 或原油乳状液。 脱除游离水后, 乳化水在原油内的含量大体和原油密度成正比,密度愈大乳化水含量愈高。知识点 1:本节主要介绍原油乳状液类型、乳状液生成机理、乳状液的性质以及在石油生产中原油乳状液的生成和预防等知识。知识点 2:界面能和界面张力图表面能上图表示某纯液体与饱和了本身蒸气的空气相接触,接触表面为MN。从图中可以看出,表层分子有流入液体内层的趋势,即在不平衡力场下液体表面有自动缩小的趋势。欲使液体内层分子移到表面上来,扩大液体的表面, 就必须对系统作功以克服分子所受的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 所作的功储存于表层,成为表层分子的位能,故液体表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储存一部分能量,这种能量称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液体表面积每增大一个单位所增加的表面能称为比表面能,以表示, 其单位为 J/m2 或 N/m。在数值上, 比表面能等于在液体表面上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力,即表面张力。两种液体相接触时,表面能与表面张力称为界面能和界面张力。由于液体分子间距远小于气体分子间距, 两种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