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嵴( neural crest)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2.腮弓( branchial arch )原始咽部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 对柱状隆起。3.腮沟( branchial groove)相邻的腮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腮沟。4.成牙本质细胞( odontoblast)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这些细胞在切缘或牙尖部为柱状,在牙颈部细胞尚未分化成熟,为立方状。5.缩余上皮剩余(Serre 上皮剩余) 残留的牙板上皮细胞团未能正常退化,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6.釉梭( enamel 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界突入釉质内的纺锤状结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呈黑色。7.釉板( enamel lamellae)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的深度,可达釉牙本质界。8.釉丛( enamel tufts)在磨片上近釉牙本质界内1╱3 的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9.横纹( cross striations)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横纹在釉柱上呈规律性重复分布,间隔2~6μ m。10.生长线 (incremental lines)又名芮氏线 ,是釉质周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其宽度和间距因发育状况变化而不等,较横纹的间距大的多,约代表5~10 天釉质沉积的厚度。11.绞釉( gnarled enamel)釉质内 2╱3 弯曲,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明显,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12 牙本质小管 (dentinal tubule )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成牙本质细胞突起。13.牙本质生长线:原发性牙本质基质的节律性沉积形成的线条。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欧文线。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其牙本质因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14.龈沟( gingival sulcus)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狭小的空隙,称为龈沟。其正常深度为0.5~3mm,平均深度 1.8mm。15.牙髓( pulp) 是来源于外间充质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由牙本质所形成的髓腔(髓室和根管)内。16.原发性牙本质( primary dentin )指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即牙根尖孔发育完成前形成的,构成牙本质的主体。17.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指牙与对颌牙建立咬各关系后形成的牙本质,即在牙发育到根尖孔形成后,位于原发性牙本质的内侧。18.修复性牙本质 (reparative dentin) 第三期牙本质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