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1946 年 2 月 14 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工作中的 ENIAC 1946 年 2 月 14 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 )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 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 "电脑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 个真空管, 长 50 英尺,宽 30 英尺, 占地 1500 平方英尺, 重达 30 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 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 .由於吃电很凶,据传 ENIAC 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 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 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两位发明人莫奇来和爱克特ENIAC 使用的电子管2 / 2 ENIAC 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 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 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第二代( 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 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