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后张法可分为有粘结后张法和无粘结后张法一,有粘结后张法: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的主要施工工序为:浇筑好混凝土构件, 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将预应力钢筋穿人孔道; 利用构件本身作为受力台座进行张拉(一端锚固一端张拉或两端同时张拉) ,在张拉预应力钢筋的同时, 使混凝土受到预压。 张拉完成后,在张拉端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住; 最后在孔道内灌浆使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构成一个整体,形成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图4-37)。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不需要专门台座,便于在现场制作大型构件, 适用于配直线及曲线预应力钢筋的构件。但其施工工艺较复杂、 锚具消耗量大、 成本较高。图 4-37 有粘结后张法工艺流程l— 混凝土构件;2— 预留孔道; 3— 预应力筋; 4 — 张拉千斤顶;5— 锚具预应力控制在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中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很多,产生的时间也先后不一。在进行预应力筋的应力计算与施工时,一般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即:① 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内缩和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引起的应力损失σ i1 ;②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σ i2;③ 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和张拉台座之间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σ i3 ;④ 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σ i4;⑤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σ i5;⑥ 环形结构中螺旋式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应力损失σ i6;⑦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 i7。后张法施工中对以上第2 、 3 、 4 、 7 项预应力筋损失在张拉时应予以注意。( 1 )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仍采用张拉程序控制。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与所采用的锚具种类有关,张拉程序一般与先张法相同。( 2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进行张拉。对称张拉是为避免张拉时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压状态。分批张拉, 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产生影响。为此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应增加α E σ pc :(4-12) 式中 E s 一一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 c 一一混凝土的弹性模量;σ pc 一一张拉后批预应力筋时,对已张拉的预应力筋重心处混凝土产生的法向应力;σ con 一一张拉控制应力;σ l 1 一一预应力筋的第一批应力损失(包括锚具变形和摩擦损失);A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