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很复杂的状态,一方面,经过三十多年改革,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升,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期、机遇期;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一、“三期叠加”的挑战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很复杂的状态,一方面,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升,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期、机遇期;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这种状况做了总结,就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一概括非常全面、准确和深刻。我们所面临的矛盾、 隐患和挑战可以用 “三期叠加” 来说明。第一期是“经济增长换档期”,经济增长减速这是第一个矛盾和挑战。 过去很多经济问题、 社会问题都是靠数量扩张来摆平的,一减速这些问题就出来了。第二期是“结构调整阵痛期”。“九五”规划时就提出需要改善调整产业结构, 但是二十年过去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现在越来越迫切需要调整结构,实现结构优化,但这件事是要付出很大代价和成本的。第三期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们一直用增加需求来拉动增长, 特别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 2008 年底到 2009 年,用强刺激的政策扩需求保增长。增长率保住了,但是负作用很大。 最突出的表现是我们资产负债表里面的负债率迅速提高,已经越过警戒线。日本1986 年的刺激政策引发资产泡沫,泡沫破裂的后遗症至今还存在影响。日本的前车之鉴启示我们,刺激政策所积累起来的负面结果必须消化掉。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 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各种矛盾,各种隐患,各种挑战。二、根据“供给侧因素”提出对策对于增速下降有两种对策选择。宏观经济分析不外乎从两个侧面,即从需求分析或者从供给分析。第一种对策,可概括为从“需求侧因素”进行分析。之前最流行的“三驾马车”分析方法,就是从需求侧的三个主要因素:消费、投资、出口的状况去探求经济增速下行的根源和寻求对策。这种分析认为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萎靡不振,拉不动中国经济的大车,解决之道就是想办法重振这“三驾马车”。这种分析法显然源于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框架。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决定供给,出现经济衰退的原因就是需求不足。总需求则是由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