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14 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第 I 卷(选择题48 分)第 I 卷(选择题 ,48 分)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右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 赏赐给召的史实。这一文物() A 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 B 反映了士地侧澎制度已经形成 C、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 D 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2《起居注》 是由职业史官 (记注官) 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3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附举盛句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 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4、1514 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奏说:“近许官府抽分 (注:征收进口税) .公为贸易. 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乓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A 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B 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c 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D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5 从 1872 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 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6、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申报》() A 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B 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 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D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7. 1940 年 9 月 7 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B 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