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思想落后[关于落后地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落后地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缺乏实效性而引发农民价值观念扭曲,落后农村不良之风日益凸现,构成社会不和谐因素,积极探索构建有效推进落后地区农村道德建设的新机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陇南农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思想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风尚正在逐步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社会方式正在确立。其主流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广大农民正面临着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既有新的特点,又面临新的问题。1陇南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加强落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经调查,陇南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虽然形式多样,但缺乏实效性。1.1广泛开展评选“文明村寨”、“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治安模范户”、“五好家庭”、“致富能手”等各种争先进,创文明的活动,但在评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性,导致在价值取向上,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取代奉献精神。1.2利用元旦、春节、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了科技服务大集,“不让黄赌毒进我家”等道德实践活动。但由于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参与活动人数减少,活动开展时间不长,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甚至许多活动的开展都是基于对神的供奉与信仰,在春节期间几乎每个村庄赌博风盛行,甚至由于赌博而引发打架斗殴事件,严重败坏了农村的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秩序。1.3部分村庄建设了“村民活动室”、“乡村图书馆、文化站”、“道德建设宣传栏”等思想道德建设阵地,但大门长第1页共5页期关闭,没有有效地投入使用,只成为上级领导参观与调查的对象。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落后,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这就使农民鉴别和防范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能力偏低,农村文化呈现荒漠化,导致农民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公德意识、公德行为缺失,务工农民返乡后诚信价值缺失,部分群众思想颓废,道德滑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日趋淡化。2做好陇南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2.1构建XX市农村道德建设的教育培养机制2.1.1农村道德教育的培养着眼点应放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通过电视、报纸、标语、宣传单、电影、文艺演出下乡等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民新道德,树立社会新风尚,让农村公民道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树立“科技示范户”、“贤媳孝子户”、“慈行善举户”、“植树能手户”,创建典型,带动和感染群众,构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1.2在陇南农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陇南农村的历史经验出发,合理利用民俗资源,让陇南农村公民道德建设植根农村,含有乡土特色。民俗资源对新农村的道德风尚具有涵养滋补功能,在农村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倡导符合时代要求和促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民俗活动。2.1.3加强社区伦理和风俗伦理建设,通过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健康向上的文娱体育等社会活动,寓教于乐,推进干群之间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以促进农村道德建设。充分发挥以村级活动室为中心的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发动村民全员参与,持续进行时事政治学习、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教育、文化教育、娱乐等。2.2构建XX市农村道德建设的舆论引导机制“舆论是公众道德选择的引导者,是人们道德实践的评价者,又是全社会道德行为的监督者。”舆论是“道德的守护神”,是“社会的良心”,通过道德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评价指导道德选择,揭露贬斥缺德的现象,第2页共5页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使不道德行为者受到强大的精神压力,感到羞愧、内疚甚至无地自容。使那些道德高尚行为者受到尊敬、感到光荣。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递,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力量和道德机制。倡导和践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慈心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