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九年级语文下册 自由朗读课文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2 、理清文章思路,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第一部分( 1~2 段):文章总起,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 第二部分( 3~20 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 第三部分( 21~27 ):现时地下森林状貌。突出其“自豪”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景仰”之情。 精读欣赏第二部分思考 ( 1 )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2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 1 )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毁灭、沉寂、没有生命; 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 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 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帮助: 不公: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 时间也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表现出爱心。 ( 2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试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张抗抗, 1950 年生,浙江杭州人。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1969 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 8 年。 1972 年 10 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 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主要作品有:《爱的权利》,《隐形伴侣》, 1988 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吗?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