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4年研究生招生宣传材料一、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地位独特,它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和外交与涉外工作应用、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同志担任院长。国际关系学院学科结构完整。现有三系(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三所(亚非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以及美国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等近20个研究机构;拥有国内国际政治学科最齐全的专业结构:本科专业有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科社与国际共运;硕士专业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科社与国际共运、比较政治研究、中共党史;博士点包括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科社与国际共运,其中国际政治是全国唯一的国际政治类重点学科。国际关系学院教师队伍强大。现有教师和科研人员62人,其中教授26名(含博士生导师20名),副教授30名,讲师6名;已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含7位从国外引进的博士)。此外,学院还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院教师现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教育部项目和国际合作或海外基金资助课题共40多项。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联系广泛。现已同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接待数十名海外学者来院讲学、访问或进修;同时,也选派若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赴海外访问、进修或学习。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构成全面。现有各类学生985名(内含各类外国留学生和台港澳地区学生186名),其中本科生511名,硕士生316名,博士生158名。国际关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就是按照世界一流国际关系学院的标准造就面向21世纪的、适应现代化、全球化要求的开拓型国际人才。学院特别重视涉外专业教育的学术性、应用性和社会性,分层次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国际问题研究、教学和涉外部门的专门人才。学院培养的学生,普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广泛的知识面,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为此,学院不断改革,推陈出新,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现已开设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100多门,涉及国际政治、地区政治、国别政治等不同层次,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环境、文化、宗教等领域,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培养多层次学生的课程体系。此外,学院还拥有丰富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和专供学生使用的电脑与网络教室等现代化设备。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学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政府及海内外各界已经在北大和学院设立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奖学金、助学金。我院每年共有100多人次获得各种奖助学金,如三好学生奖学金、光华奖、安泰奖、杨乃英奖、笹川良一奖学金、韩国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宝洁奖学金、怡和奖学金、三和银行奖学金、董氏东方奖学金、松下电器奖学金、摩托罗拉奖学金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还可申请学校的专项补助、减免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如外交部、外经贸部、中联部、国务院对台办、新闻办等涉外部门和党政机关,以及三资企业、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等。自从原国际政治系建系及国关学院建院以来,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5600多名各类学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中央及省市各部门的领导和骨干、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和企业家。部分毕业的留学生,已经成为各自国家的大使或部长级官员。二、专业介绍1、中外政治制度专业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了解世界各国各种类型的政治体制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宽广的专业知识积累,较强的外语水平,能够胜任高校、科研机关、党政以及外事部门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的专业型人才。研究方向:(1)比较政治学;(2)比较政治思想课程设置:必修课:比较政治理论、政治哲学与社会传统、比较政府与比较文化、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选修课: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政治研究、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