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工作就是发展农村经济。而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最缺的是技术。政府虽每年举办大量免费技术培训,但也不能完全顾及。农民在本地无法致富后,更多地选择外出务工经商,造成大量农村人才流向城市。加上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优秀青年也不愿担任村组干部,形成了农村人才、农村党员、村组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致使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我镇近两年来的探索表明,推行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能够实现科技与农村生产、科技人员与农民、农产品与市场三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能够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农村人才队伍扎根农村,从而解决农村科技队伍和村组干部人选缺乏的问题,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一、我镇实施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镇广大农户对东江梨的种植积极性逐年高涨。但多数果农技术缺乏,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东江梨产业的发展。2005 年,我市组织、科技部门聘用了一批省内的农业科技专家和学者为市科技特派员,指导农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其中湖南农大果木专家谢深喜博士还在我镇创办了科技示范园与良种母本园,深受群众欢迎。但是,再好的“洋教授”也总有走的一天,能否培养出永不带走的“土专家”呢。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研,于 200 5年冬率先在全市乡镇中推行了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第一批特派员队伍选定10人,每个行政村一名,全部为东江梨栽培与营销特派员。主要做法如下: (一)精选人员 科技特派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实施的效果。为此,党委政府在把好“入口关”上下了大量的功夫。首先,制定了6 条标准,符合标准方能入围。即:基地规模不能少于 15 亩,从事东江梨种植的时间不少于 4 年,种植技术管理水平过硬;东江梨种植年收入不低于 2 万元;有传授技术的热情和壮大自身规模的愿望;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一定的政治第 1 页 共 5 页素养;不能是在职村干部,以保证其时间。其次,严格考察。镇党委派出由农技、纪检、计生、综治人员组成的考察组,并邀请市科技局参加,对入围的人选进行了深入了解。既了解其基地规模、管理情况和家庭经济实力,又了解其在支村两委及群众中的口碑,还了解其家庭成员的支持情况。考察后,又在各村公示一周才最后确定。第三,明确权责。人员确定后,镇政府与各驻村科技特派员签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