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材分析: 《观书有感》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这首说理诗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又进而以清澈的池水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来比喻心智容纳之广,鉴理之明。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自学古诗的能力,并养成了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老师在教学中应灵活一些,可以适当的放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把语文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做到会学、活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诗句中方塘水影晃动的优美,理解水塘清如许的原因在于有活水不断流来。过程与方法1、能找到《观书有感》中的“感”在哪里。2、了解“说理诗”的一般特点,能用古诗阐述的道理分析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2、养成勤奋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感受诗句中方塘水影晃动的优美,理解水塘清如许的原因在于有活水不断流来2、了解“说理诗”的一般特点,能用古诗阐述的道理分析事件。教学难点:1、了解“说理诗”的一般特点,能用古诗阐述的道理分析事件。2、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光盘。3、引导学生自学古诗,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诗的意思。学生准备1、诗人的资料2、朗读诗歌,将自己读后的想法和问题写在书上。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提问题、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问:同学们,我们经常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谁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2、明确。投影:朱熹 南宋1、思考,回答2、准备好资料介绍诗人二、解题目、简介诗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问:关于诗人的介绍,有谁知道?能说多少就说多少。2、老师作必要补充。(朱熹,宋朝伟大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的诗作:《观书有感》。投影诗题《观书有感》3、诗题的意思,谁可以说一说?1、讨论,交流后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