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干警主题演讲稿法治的信仰传承的力量 法院干警主题演讲稿:法治的信仰传承的力量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纪检监察、政治处党支部的马海婷,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治的信仰传承的力量》。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有首诗这样写道: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法官就是这样一艘船,他们在海中执着的前行是因为对法律有着最虔诚的信仰,而头顶那片金色的阳光则是我们倾尽一生想要实现的美好愿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犹记得,十年前,看着电影《马背上的法庭》,怀揣对神圣法治事业的憧憬,走进法律象牙塔,与睿智的心灵对话,聆听法治国的传说;我同样记得,在现场旁听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的庭审之后,内心的炙热与澎湃,我告诉自己,也要让冰冷的法律变得温情。于是十年后,兜兜转转,我站到了这里,义无反顾。这里没有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豪迈,更没有刀光剑影、血染疆场的悲壮,唯有忠诚与坚守,拼搏与奉献。这三尺法台,支撑我们铺陈法律的精妙,丈量法律的价值,传播法律的温度;这身上的法袍、胸前的法徽,代表我们无论是男是女,无论高大或者瘦小,无论年轻或者老去,都只为正义代言。 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讲座中说到,烽火年代的革命者是“因相信而看见。”而真正的信仰,是在孤独的守望中一次又一次找寻前行的力量。被誉为法治燃灯者、庭前独角兽的邹碧华是司法改革时代的先锋。他,一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花了整整 13 年才从书记员成长为审判员,即使在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也仍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助审员。然而,他却坚持了下来,一步一个脚印,以一名法官的身份赢得了整个法律界的敬仰和尊重。在上海司改最艰难的时刻,对员额分配的疑惑、对“一刀切”的惶恐,都化作质疑与期待的眼神。这些眼神见证了司改方案修改 34 稿、让改革“无愧于历史”的决心,见证了司法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的历史进程,却没能见证邹碧华在子夜时分的灯火中燃尽自己,用生命注解“担当是改第 1 页 共 3 页革者必须经历的一场修行”。船到江心,摇桨者骤然沉默,独角兽回到了寓言里,有人放弃,却有更多的人选择了继承:49岁 30 年、为法院而生的孟宪来,倔强而憨厚的执行“骆驼”蒋鑫文,甘居平凡写忠诚的铁血卫士白永胜……这就是一个个法治信仰者的光荣与梦想、坚定与从容。 真正的信仰,是用良知守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