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邹韬奋邹韬奋( 1895—1944 ):新闻记者、政论家而和出版家。祖籍江西,生于福建。 1921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26 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主编了《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 1944 年 7 月病逝,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读 , 体会文中母亲真挚、深沉的爱。2 、通过合作式和研究式学习 , 整体感知课文 , 揣摩语言 , 体会母爱 .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 , 思考 : 本文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 ?1 、元宵夜的“巡阅”2 、涌流的泪珠3 、丰富的内心世界4 、劳碌的身影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 , 思考 : 通过这些故事 ,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 试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 .读了 _______, 我看到一位 ______ 的母亲 .这是一个即平凡又感人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的文化和才干,温柔善良、富有感情,但是被闭锁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没有踏上社会施展才干的机会,只能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子女的身上。她时刻不忘子女,要让孩子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她以自己的情感熏陶、教化子女,使子女形成正确的爱憎观;她为子女的受责而痛苦,却有竭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而赞同封建式的教育以督促子女上进;她日夜劳作,为家人无私的奉献。但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去早早的去世了,因此在欣赏、赞美、尊敬母亲的同时,又为其不幸的命运而痛惜,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恶和谴责。自学指导 3: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细节、哪些事例让你动情?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