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型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 1 研究背景 1.1 旅游型新农村 相对于传统农村,旅游型新农村除了开展日常的农耕劳作之外,是将旅游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以旅游及旅游接待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一种产业[1]。除了发展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同时增加生态农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展览等多项农业景观,融观赏、学习、考察、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面对如今日益趋快的生活节奏,旅游型新农村也是城市居民喜爱的一项旅游休闲去处[2]。 1.2 发展旅游型新农村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如若只是单一的种植业生产农产品、发展农业则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及精神需求。旅游型新农村结合第三产业,依托当地风土人情及当地乡土资源,通过旅游休闲促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带动村镇经济发展、转移剩余劳动力、丰富旅游区文化内涵、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和谐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人的发展[3]。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的层面,各级政府以及学者们都在不断进行着景区新农村环境改善的实践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探索[4]。作为一名规划设计工作者,应该吸取国内外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促使景区新农村建设能更好、更快的发展[5-7]。作者希望通过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为正确和妥善地处理好景区规划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2 项目区基本情况 2.1 项目背景 为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2013 年 2月 XX 省开始在 XX 市全面开展“美丽方程 X8226;清洁乡村”的活动。红沙澫村位于光坡镇域的东部,三面临海,与钦州湾隔海相望。地域总面积 10km2,其中耕地面积 96.67hm2,林地面积 300hm2,有 20 多 km 长的海岸线。红沙村主要经济收入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全村有大小渔船 200 艘,已开发海水第 1 页 共 4 页养殖面积 1042hm2,从事海水养殖专业户 257 户,人均养殖面积达 0.63hm2。 2.2 项目区发展优势 红沙澫村位于红纱生态旅游景区 3 个区域(鱼鹭园休闲区、火山岛旅游区、蚝排体验区)中火山岛旅游区内,东濒钦州湾,位于整个景区核心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红沙澫旅游村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优势。海滩、海景、海产是红沙澫村一大特色,濒海盛产贝类、虾类、蟹类、藻类等,光是海螺就有不下 10 种。近年来,该村还引资开发“火山岛”旅游项目,筹措资金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