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摘 要: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本文介绍了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生成性教育资源 化学实验 新课程 我国新的教育课程计划,以全新的观念确立了活动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活动课中的重要内容,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思维素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新课程标准中所谓生成性教育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 1、利用实验异常现象,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1.1 演示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化学实验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中经常出现异常现象,不少演示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较高。即使在老师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仍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教师若能坦然面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CO2 的性质和制取”时,在演示时把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CO2 通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很快就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但当把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时,石蕊并没有恢复紫色。这种情况必然引起学生议论,此时教师可坦白地对学生说:“实验出现了问题,大家一起来想想实验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学习知识。”同学们经过思考,提出实验失败的几种可能性:(1)是石蕊会不会有问题?(2)是盐酸有挥发性,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 会不会混有氯化氢一起带到石蕊中,受热时,碳酸分解了,但是由于氯化氢太少,形成的盐酸浓度太低,不会挥发出来,因此红色不会褪去?而且如果是氯化氢的缘故,可以用呼吸产生的 CO2,没有氯化氢,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通过讨论,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补充实验 现象 结论 1、取紫色石蕊试液 1-2ml,滴加 1-2 滴稀盐酸,加热。 紫色石蕊变红,受热红色不褪去 盐酸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且受热红色不褪去 2、往 1-2ml 紫色石蕊试液中吹 CO2 气体,再加热。 紫色石蕊变红,受热红色褪去 没有盐酸则实验现象正常 3、往 1-2ml 紫色石蕊试液中吹 CO2 气体,滴加 1 滴稀盐酸,再...